竟然真的降到了15%!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在英国苏格兰南艾尔郡会晤后,特朗普宣布美国与欧盟达成了最终贸易协议,美国同意从征收30%的关税变成将对欧盟输美国的产品征收15%的关税,而欧盟对美国商品征收0%的关税,与此同时,欧盟承诺将对美国增加高达6000亿美元的投资,以及承诺将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等。 特朗普和冯德莱恩这场"高尔夫外交"算是把美欧贸易的遮羞布扯了个干净。苏格兰南艾尔郡的谈判桌上,美国举着关税大棒硬生生逼欧盟签下城下之盟——表面看是关税从30%降到15%,实则把欧洲工业的命脉攥得更死了。冯德莱恩那句"强硬谈判者"的吹捧,听着跟被抢劫的受害者夸赞劫匪"手法专业"没啥两样。 细看这份协议简直处处是坑。欧盟承诺的6000亿美元投资里,有4300亿要砸向美国页岩气产业。这哪是什么平等贸易?分明是逼着欧洲给美国的能源转型买单。更绝的是7500亿美元的能源采购条款,相当于德国全年GDP的18%要拿去给美国油气巨头送温暖。默克尔要是还在任,估计能气得把总理府的玻璃幕墙拍碎。 特朗普玩的就是个阳谋。他吃准了欧盟在俄乌冲突后能源自主权尽失的软肋,先拿30%关税把欧洲车企吓破胆,再假装大发慈悲降到15%。可就算打了对折,美国对欧关税仍比中国享受的最惠国税率高出5个百分点。更不用说欧盟对美国商品全面零关税的让步——这相当于给奔驰宝马戴上手铐,却给福特特斯拉发了免死金牌。 冯德莱恩的妥协藏着更多猫腻。协议里那句"最低折扣"的表述,实则是给东欧埋了颗雷。波兰的太阳能板、匈牙利的电动车电池今后想进美国市场,照样得挨25%的惩罚性关税。反倒是德国大众能享受15%优惠价,明摆着要分化欧盟内部团结。这种"区别对待"的套路,特朗普当年用钢铝关税时就玩得炉火纯青。 欧洲企业现在肠子都悔青了。空客集团刚在阿拉巴马州投建的飞机组装厂,转眼就变成特朗普竞选集会的背景板。协议里白纸黑字写着"欧盟企业对美投资享受国民待遇",可美国国会同步通过的《削减通胀法案》却把补贴门槛提到欧盟企业根本够不着的高度。这种左手给糖右手抽耳光的把戏,连《金融时报》都看不下去,直接发文揭穿这是"21世纪的经济殖民"。 最讽刺的是能源条款。欧盟承诺购买的750亿美元美国液化天然气,定价居然挂钩亨利港期货指数。这个比欧洲TTF基准价常年高出30%的计价方式,等于给美国能源商开了张空白支票。更不用说这些LNG船还得交过路费给美国控制的巴拿马运河管理局——里外里都是华盛顿赚钱,布鲁塞尔当冤大头。 特朗普的"让利表演"经不起推敲。美国对欧关税虽然降到15%,可《购买美国货法案》依旧把欧盟企业挡在政府采购门外。反观欧盟这边,西门子的高铁投标书下周就得向通用电气完全公开。这种"我的是我的,你的还是我的"的霸王条款,冯德莱恩居然能腆着脸说是"互惠共赢",难怪欧洲议会的绿党议员当场把协议文本扔进了碎纸机。 这场谈判暴露了美欧关系的本质。特朗普把关税当摇钱树,冯德莱恩把主权当筹码。当欧洲议会主席梅措拉强调"不会批准损害欧盟利益的协议"时,没人告诉她这份协议里连欧洲钢铝的关税配额都没取消吗?所谓"跨大西洋同盟",在真金白银面前不过是主仆关系的遮羞布罢了。